?地坪研磨機工作中粉塵過大不僅影響作業(yè)環(huán)境,還會損害操作人員健康,其核心原因可歸納為吸塵系統(tǒng)失效、研磨參數(shù)不當、地面預處理不足三大類,具體分析及對應解決方法如下:
?

一、吸塵系統(tǒng)故障或匹配不當(常見原因)
吸塵系統(tǒng)是控制粉塵的核心,任何環(huán)節(jié)異常都會導致粉塵外泄。
吸塵裝置本身問題
吸塵器功率不足:小型手推式研磨機若搭配的吸塵器功率<1.5kW,或大型駕駛式設備吸塵器功率<3kW,吸力無法完全捕捉研磨產生的粉塵(尤其粗磨階段,粉塵量大且顆粒粗)。
過濾系統(tǒng)堵塞:吸塵器的濾網(如 HEPA 濾網、布袋濾網)長時間未清理,粉塵堆積導致氣流不暢,吸力下降(表現(xiàn)為吸塵器出風口粉塵明顯,機身發(fā)燙)。
密封不嚴:吸塵管與研磨機接口松動、管道破損(出現(xiàn)裂縫),或吸塵器頂蓋未蓋緊,導致部分粉塵從縫隙漏出。
吸管管徑不匹配:吸管過細(如直徑<50mm)會導致吸力損耗,過粗則吸力分散,均無法有效收集粉塵。
與研磨機的協(xié)同問題
吸塵口位置設計不合理:部分低價機型的吸塵口未對準磨頭正下方,或被磨盤遮擋,導致粉塵剛產生就擴散到空氣中。
未開啟同步吸塵:操作人員忘記啟動吸塵器,或研磨機與吸塵器的聯(lián)動開關故障(本應開機即啟動吸塵,實際未工作)。
二、研磨參數(shù)與工藝選擇不當
研磨過程中,磨片類型、研磨壓力、速度等參數(shù)設置不合理,會導致粉塵產生量激增或難以被有效控制。
磨片選擇與研磨階段不匹配
粗目數(shù)磨片過度使用:16 目、30 目等粗磨片切削力強,研磨混凝土、石材時會產生大量粗顆粒粉塵(比表面積大,更易漂?。?,若未配合強吸力吸塵或濕式研磨,粉塵極易擴散。
磨片磨損嚴重:磨片使用過久(如金剛石磨片刃口鈍化),無法高效切削地面,而是 “擠壓” 或 “摩擦” 地面,導致粉塵顆粒更細(細粉塵更難被捕捉)。
研磨壓力與速度失衡
壓力過大:研磨機壓力超過 80kg 時,磨片與地面摩擦力劇增,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粉塵量遠超吸塵系統(tǒng)處理能力,形成 “粉塵溢出”。
推進速度過快:磨頭與地面接觸時間短,切削不徹底,部分地面表層被 “刮擦” 成粉末而非塊狀碎屑,增加粉塵產生量。
三、地面預處理不足或材質特性導致
地面本身的狀態(tài)和材質會影響粉塵的產生量和擴散性。
地面未清理干凈
研磨前地面存在松散浮漿、舊涂層碎屑或砂石,研磨時這些雜質與磨片摩擦,額外產生大量粉塵(且顆粒不規(guī)則,更難被吸塵系統(tǒng)捕捉)。
地面有油污、水漬未清除:油污會使粉塵黏結成團,堵塞濾網;水漬會導致粉塵變濕,附著在研磨機和地面上,干燥后二次揚塵。
地面材質特殊
研磨疏松混凝土(如強度等級<C20 的地面)或風化石材時,地面本身結構松散,磨片稍作切削就會產生大量粉末狀粉塵(比致密地面的粉塵量多 30% 以上)。
研磨環(huán)氧舊地坪時,若涂層未完全軟化(如未提前用脫漆劑處理),磨片會將涂層 “粉碎” 成細小顆粒,形成輕質粉塵(易漂?。?。
四、其他人為操作與環(huán)境因素
未采用濕式研磨(可選方案)
對于無防水要求的地面(如水泥地),濕式研磨(邊研磨邊噴水)可通過水將粉塵黏結成泥漿,大幅減少揚塵,但部分場景(如環(huán)氧地坪精磨)因怕水無法使用,若此時未加強吸塵,粉塵會顯著增多。
作業(yè)環(huán)境通風過強
開放式場地或風扇直吹作業(yè)區(qū)域,會將未被吸走的粉塵吹散,形成更大范圍的粉塵擴散(看似粉塵變多,實際是擴散范圍擴大)。